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古藤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齐鲁古村寻踪】章丘古村三德范  

2014-12-02 23:03:08|  分类: 户外游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古村三德范: 守护石板路上的乡村记忆

  近日,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公示了第一批103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单,济南只有6个古村跻身其中,位列第一的就是章丘市文祖镇的三德范村。

【齐鲁古村寻踪】章丘古村三德范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  村内老巷多为青石板路,已经被岁月磨光。

【齐鲁古村寻踪】章丘古村三德范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  站在玄帝阁上,玄帝阁和南侧的太平门之间形成了瓮城,军事上为“瓮中捉鳖”,这是省内仅存的一处瓮城。

【齐鲁古村寻踪】章丘古村三德范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  村内仿北京式四合院现存300余处。每一处老宅都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。艮峰门附近一处老宅,为民国时期建筑。雕花木窗、二层阁楼、木制地板,极为考究,可见是当时的大户人家。只是历经洗礼,老宅已经破败,屋顶掀开了大洞。住在宅子里的只剩一位年迈的老太。      

  古村三德范是一个有着近7000人口的大村,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有诸多明清建筑古迹,还有世代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——“芯子”。悠长岁月中,村民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独特的乡村记忆,保留住了原汁原味的故乡。

    老街老巷, 石板路上的乡村记忆
  三德范地处章丘南部山区,虽被环抱在群山之中,交通却极为便利。村子西邻济莱高速,在埠村立交下高速沿省道243即到,或者从经十东路东行至章丘后,沿章莱公路向南行驶10公里即到。
  其实,三德范自古以来就是古章莱交通要道。三德范办事处党总支书记张江介绍,古村布局以玄帝阁为中心,形成“一街十巷”。主街为中心大街,古章莱要冲,青石板路。“中心大街北首呈‘人’字形,东为东道,西为西道,分别是前往临淄、济南的交通干道。村南10华里建有齐长城古隘口‘锦阳关’,扼守通往莱芜、临沂的关隘。”
  不过,村子到底始于何时,无从考证。村子周围有春秋遗迹、汉代遗址,还有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遗迹。“古称三队反、三坠反、三推饭等,每个名字都有传说。根据章丘县志的记载,三德范是因张氏三兄弟宣传道教而得名。据考证,是清道光年间改称三德范一名,至今有170多年了。”张江指着玄帝阁阁洞北面“三队反镇”四个大字解释。
  玄帝阁为村内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建筑,上殿下洞,阁内神像早已被拆除。拾阶而上,殿堂青砖灰瓦,雕梁画栋,飞檐斗拱。“由于年久失修,已经破败了,去年重修了6个多月。”张江表示。
  站在玄帝阁前,脚下踩着磨得发亮的青石板,古意便荡漾开来,彷佛穿越回到了明清时代。那时集市贸易、私塾学堂都设于此,异常繁华。而玄帝阁和南侧的太平门之间形成了瓮城,军事上为“瓮中捉鳖”,这是省内仅存的一处瓮城。
  村内好像随意就能找到一些古迹。张江指着一块砌进民宅墙内的大石头,上面能看到雕刻的精美花纹以及“养心亭”三个字。“三德范有4处古城门,还有古城墙,村民们盖屋砌墙的石头可能就是以前的石头。”
  老宅多遍布在“十巷”中,村内仿北京式四合院现存300余处。每一处老宅都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。艮峰门附近一处老宅,为民国时期建筑,雕花木窗、二层阁楼、木制地板,极为考究,可见是当时的大户人家。只是历经洗礼,老宅已经破败,屋顶掀开了大洞。住在宅子里的只剩一位年迈的老太。
  辛庄巷铺着鹅卵石,经过岁月的踩踏,露出了光滑发亮的表面。巷口立有石门,门额有“人和”二字石刻,为清同治七年三月历下毛鸿宾所书。毛鸿宾是清代重臣,官至两广总督,路过此地见两户人家吵架,劝架便写下了“人和”二字。

    传统村落, 见人见物见生活
  晨光熹微,三德范便在鸡鸣狗吠中开始了新的一天。袅袅炊烟里,孩子们在父母的训斥中打着哈欠起床,老人们则早已出门溜达晨练。70多岁的张老汉则和往常一样牵着毛驴,上坡干活。
  等清晨的喧嚣一过,古村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寂寥。老人们拄着拐杖在村内溜达,累了就蹲坐在墙根下晒太阳,偶尔有年幼的孩子在古街巷里追逐打闹。
  每天出村时,36岁的陈登攀总要习惯性地看一眼玄帝阁。朋友来时,他会自豪地提起,自己参与了玄帝阁的重修。“2012年俺们书记就让我准备点材料,准备重修玄帝阁。”
  2012年,土生土长的张江成为三德范办事处党总支书记,开始着手保护和维修古村内的传统建筑。当时的玄帝阁由于多年失修,阁顶杂草丛生,殿瓦破碎,屋漏漆落。在章丘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,张江筹措到了一笔资金,用来重修玄帝阁。
  “修旧如旧”四个字看起来简单,却很难实现。首要难题是找不到精通传统建筑的工匠,外省聘请工匠每平米的花费可能高达数万元。而子承父业、从小喜欢木雕泥塑等手艺活的陈登攀被推荐为重修玄帝阁的工匠。
  “接受任务后,压力很大,晚上睡不着觉。”陈登攀坦言,古建筑本身就是艺术和文化,摆神像砖瓦,摆几个、怎么摆都有讲究,都有故事。他举例,玄帝阁殿脊上安“螭吻”的兽头,该兽好吞;殿角安“嘲风”之走兽,该兽好险。“龙生九子,都是龙的儿子。有些确实不太懂,弄错了,那可丢大发人了。”为此,陈登攀先去了一趟五台山,考察了玄帝殿,又积累了好多资料,边学边修。
  村南头的禹王庙,建于青龙池东侧石壁之上,内部保存了较为完好的清代壁画数十幅。虽然经过100余年,仍色彩鲜艳,图形清晰可辨。大禹治水图画工精湛,是遗存壁画中的上品。禹王庙前的碑刻也极有历史价值,一块碑一面的时间是乾隆五十二年,另一面则是道光二十三年,前后相差了56年。
  此前禹王庙周边是古建筑群,但后来渐渐变成了村民的宅基地,有些村民已经搬出了村子,宅基地就荒废下来,破败不堪。今年五六月份,张江最远跑到了济南以及兖州等地,和村民签订协议,以村委会的名义逐渐将这些荒废的宅基地回收回来,恢复成原貌。
  三德范列入济南市保护名录的古树也有五六十棵,古榆、古槐、古山楂、古银杏、古柏等,每一个古树下都有村民们的记忆。“门口的树可别偷偷砍了。”在村里转悠时,张江总会这样提醒村民。

    古村修志和村戏, 留得住乡愁
  三德范还有一件事让人津津乐道。2003年起,村里6位老人编写了一本70万字的村志。他们生于斯,长于斯,又为斯地著书立志,在城镇化的大潮中留住那份乡愁。
  今年73岁的张福经是三德范的老村支书,干了30年,知道1998年退休。“老早就想做这事了,把村里的大事记下来,整个村共同的记忆都在这里面。”张福经感慨,村里老人们口述的历史随着去世就消失了,退休后他主动请缨,成了村志的主编。
  三德范到底起源于何时?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和传说到底有无依据?这些只能一点点考证,查对资料文献族谱,进行核实。村志的起点定在了1368年。“明初,因花子军之乱,版籍虚脱,本邑之民十有九迁自河北直隶真定府枣强冀州。三德范也不例外,原属地居民只有车、袁二家,即所谓‘车、袁二家实在户’。”
  张福经表示,村志中年代久远的从简,年代较近则比较详细。他们还重新实地考察丈量了村内的古建筑古树等。
  村志在2006年编写完成。在近一千个日夜里,负责村志编写的6位老人早出晚归,有人入户访乡贤问老妪,有人外出查资料对文献,有人到田间山岭勘地形描现状,有人在室内寻章节斟字句。有的老人一把年纪还现学电脑打字,为的是加快成书又减少支出。村志编写的个中辛苦,可能不足为外人道。
  “省有省志,县有县志,村有村志。这才是文化的载体,留给后代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根脉。”张福经强调。现在,三德范家家都有本村志,村民没事的时候会翻两页,有时他们会感慨“原来我们三德范历史上还有这么多大事”。
  更让张江感到紧迫的是三德范传统文化的传承。三德范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“芯子”,这是扮玩的一种。
  芯子表演内容多涉及戏曲人物,如《青蛇白蛇》、《哪吒脑海》、《梁祝》、《寇准背靴》、《王小赶脚》、《三打白骨精》等。表演时锣鼓声势要大,节奏与抬杆颤幅一致。三德范的芯子表演主要有转芯子、转盘芯子等,庄内经常用的鼓牌名是《冬卜匡》。三德范民间艺术气息浓厚,除了芯子表演以外,还有其他的艺术活动共同构成三德范扮玩这一个群体,像腰鼓、大头娃娃、秧歌队、旱船、舞狮、龙灯、高跷、竹马等。其中,高跷与芯子属于“上脚”,抬杆排在最后,为压轴戏。以往每年春节过后,村民们都会准备好各自的扮玩节目,等待集中展演这天露一手。
  不过,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多艺术形式了。年轻人多外出打工,或直接在城市里买房安家,已经少有人玩扮玩。“如何把年轻人留住,可能是古村保护最根本的一点。”张江坦言。(来源:2014年11月27日齐鲁晚报)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8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