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古藤的博客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  

2010-05-26 11:49:11|  分类: 户外游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    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,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,虽说她的名字没有西湖、乌镇那样的响亮,但在她身上也同样有着一串不凡的招牌――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,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,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,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。凭其悠久的历史、丰富的人文资源,被认为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    迎着初升的朝阳,踏着清晨的露水,我走进了西塘。也许正是这个游人尚少的时刻,游走在这里,更能体会西塘的韵味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 

    西塘之韵,在于其古。久远的历史由来是西塘的不凡之处。
   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,西塘就是吴越两国相争之地,故有“吴根越角”之称。相传吴国伍子胥兴水利,通盐运,开凿伍子塘,引胥山(现嘉善县西南12里)以北之水直抵境内,故西塘亦称胥塘。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,人们沿河建屋、依水而居;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,形成了市集。元【体坛网社区安全过滤】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,商业开始繁盛起来。明清时期西塘已颇具规模,逐渐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。“春秋的水,唐宋的镇,明清的建筑,现代的人”,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。

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    西塘古镇内有多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,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。游客到了这里,可以尽情领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 

    西塘之韵,在于其水。优美的水乡风景是西塘的金字招牌。
    西塘地势平坦,河流密布,素以桥多、弄多、廊棚多而闻名,自然环境十分幽雅。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,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,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,古称“九龙捧珠”、“八面来风”。古镇保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,是“江南水乡民俗文化”的典范之地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 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      西塘河港纵横,于是有了各色各样的桥。据说自宋以来,西塘已建有安仁桥、安境桥等13座,清代又建有卧龙桥、渡禅桥、来凤桥等。这些古桥有单孔、有三孔,有石桥、也有木桥。桥梁工艺精湛,至今保护完整,极具观赏价值,自古誉为卧龙凌波,彩虹飞架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 

     西塘景观的一大特色是廊棚。其廊棚多为木架瓦顶,一般宽2米左右,一边靠水道河岸,一边是居家商铺,既可遮阳又可避雨。最著名的属烟雨长廊,全长有近千米。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着游客,令中外游人叹为观止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 

    西塘之韵,在于其文。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西塘的一大特色。
    西塘民风淳厚,橹声悠扬,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。西塘人才辈出,据介绍,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,举人三十一人。明代以来,有志书记载的九人,有著作留世的有一百零三人。杨茂 、张成是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,雕漆巨匠。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,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,代表了元代漆技作品的最高水平。周鼎与陈舜俞、吴镇并称“嘉善三高士”。他在《萍川十景诗》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,如西塘晓市、北翠春耕、南泓夜泛、环秀断虹、雁塔湾头等,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,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。元代钱塘诗人钱惟善,元末明初诗人高启都到西塘寻古探幽;近代诗人柳亚子也曾多次来西塘,吟诗会友,迷恋水乡……当代著名剧作家顾锡东(原浙江省文联主席、浙江越剧院院长)也出自这里,他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,写下了大量剧本,其中以《五女拜寿》和《汉宫怨》最为著名。

水乡纪行之四:西塘之韵 - 古藤新枝 - 古藤的博客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3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